时间:2023/5/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甘肃一煤矿边坡坍塌已致10人死亡,搜救结束

7月23日11时15分许,山西焦煤民爆集团工作人员前往景泰县境内甘肃泓胜煤业途中,突遇矿区边坡坍塌,将这些工作人员及车辆掩埋。截至7月23日20:00,涉险17人现已全部救出,身体正常1人;轻伤6人,其中5医院医治,1人因心率过速转院医院医治;死亡10人。目前,现场救援已结束,善后处置全面开展,事故调查正在深入进行。

应急管理部介入,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

应急管理部7月24日通报,7月23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泓胜矿业公司发生边坡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被困。应急管理部派出由矿山安监局负责同志带队的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和事故调查。当地消防救援队伍24车、96人以及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靖远队3车、14人在事故现场参与救援。

接报后,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黄明立即到部指挥中心连线在事故现场的省应急管理厅和消防救援总队主要负责同志,调度部署救援处置工作,要求全力救治伤员,科学组织救援,发挥专家作用,安全施救,严防次生事故发生。督促地方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真查明事故原因,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找出盲区漏洞,狠抓整改。要求各地各部门清醒认识当前煤矿生产高风险,绷紧神经,举一反三,进一步严格监管监察,守住安全底线,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稳定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

(1)岩层岩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对整体岩层而言,是确定边坡的主要因素之一。相间成层的岩层,其厚度、产状及在边坡内所处的部位不同,稳定性亦不一样。

(2)岩体结构。岩体结构面是在地质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不同特性的地质分割面,统称为软弱结构面,它具有一定的厚度,常由松散、松软或软弱的物质组成,这些组成物质的密度、强度等物理力学属性较之相邻岩块则差得多。在地下水作用下往往出现崩解、软化、泥化甚至液化的现象,有的还具有溶解和膨胀的特性,具有这样软弱泥化结构面的存在,就给边坡岩体失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风化程度。岩层的风化程度愈深,则岩层的稳定性愈低,要求的边坡坡度愈缓。例如花岗岩在风化极严重时,其矿物颗粒间失去连接,成为松散的砂粒,则边坡的稳定值近似于砂土所要求的数值。

(4)水文地质。地下水对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有:使岩石发生溶解、软化,降低岩体特别是滑面岩体的力学强度;地下水的静水压力降低了滑面上的有效法向应力,从而降低了滑面上的抗滑力;产生渗透压力(动水压力)作用于边坡,使岩层裂隙间的摩擦力减小,其稳定性大为降低;在边坡岩体的孔隙和裂隙内运动着的地下水使土体容重增加,增加了坡体的下滑力,使边坡稳定条件恶化。地表水对边坡的影响主要是冲刷、夹带作用对边坡造成侵蚀形成陡峭山崖或冲洪积层,引发牵引式滑坡。

(5)气候与气象。在渗水性的岩土层中,雨水可下渗浸润岩土体内,加大土、石容重,降低其凝聚力及内摩擦角,使边坡变形。我国大多数滑坡都是以地面大量降雨下渗引起地下水状态的变化为直接诱导因素的。此外,气温、湿度的交替变化,风的吹蚀,雨雪的侵袭、冻融等,可以使边坡岩体发生膨胀、崩解、收缩,改变边坡岩体性质,影响边坡的稳定。

(6)地震。水平地震力与垂直地震力的叠加,形成一种复杂的地震力,这种地震力可以使边坡作水平、垂直和扭转运动,引发滑坡灾害。地震触发滑坡与地震烈度有关。

人为因素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在自然边坡上进行露天开挖、地下开采、爆破作业、坡顶堆载、疏干排水、地表灌溉、破坏植被等行为。

(1)坡体开挖形态。露天边坡角设计偏大,或台阶没按设计施工,会显著增加边坡滑坡的风险。发生采动滑坡的坡体几何形态大多有如下特点:从平面形状来看,采动滑坡大多发生在凸形或突出的梁峁坡体上;在竖直剖面上看,采动滑坡或崩塌主滑轴线方向的剖面大多在总体上呈凸形状态,即坡顶比较平缓,坡面外鼓,坡角为陡坎;或坡体的上、下部均成陡坎状,中间有起伏的不规则斜坡或直线斜坡。

(2)坡体内部或下部开挖扰动。施工对边坡的最大扰动是工程开挖使得岩土体内部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岩体以位移的形式将积聚的弹性能量释放出来,由此带来了边坡结构的变形破坏现象。尤其是在坡体内部或下部施工,由于地应力的复杂变化,造成的滑坡风险更加难以预测。

(3)工程爆破。大范围的工程爆破对山体有很大破坏作用,瞬时激发的强大地震加速度和冲击能量会导致岩层或土层裂隙的增加,使边坡整体稳定性减弱。

(4)坡顶堆载。在边坡上进行工业活动,将固体废弃物堆放在坡顶,可能导致下滑力增加,当下滑力大于坡体的抗滑力时,会引起边坡失稳。

(5)降水或排水。由于人为地向边坡灌溉、排放废水、堵塞边坡地下水排泄通道或破坏防排水设施,使边坡地下水位平衡遭到破坏,进而破坏边坡岩土体的应力平衡,增加岩层容重,增加滑动带孔隙水压力,增大动水压力和下滑力,减小抗滑力,引发滑坡。

(6)破坏植被。植被可以固定边坡表土,避免水土流失。对边坡上覆植被的破坏,会增大地表水下渗速度,导致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小,诱发滑坡。

露天边坡监测方式

简易观测法:该监测方法是通过人工直接观测边坡中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坍塌、建筑物变形及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此法对于正在发生病害的边坡进行观测较为合适,也可结合仪器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用以初步判定滑坡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中短期滑动趋势。

设站观测法:该方法是指在充分了解了现场的工程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在边坡上设立变形观测点。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使用测量仪器定期测量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化的一种监测方法。这种方法远离变形区,且呒主观成分,比简易观测法客观、精密,观测比较的范围大,选点方便。

仪表观测法:是指用精密仪表对变形斜坡进行地表及深部的位移、倾斜动态,裂缝等物理参数与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使用该方法监测的内容丰富、精度高、测程可调,仪器便于携带,可避免恶劣环境对测试仪表的损害,观测成果直观,可靠度高,适用于斜.坡变形的中、长期监测。

远程监测法:随着空间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自动遥测系统相继问世,为边坡工程,特别是边坡崩塌和滑坡的自动化连续遥测创造了有利条件。于其自动化程度高,可全天连续观测,故省时、省力和安全,是当前和今后时期滑坡监测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边坡稳定性在线监测系统

矿山之星边坡稳定性在线监测系统,采用了无线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嵌入式技术、通信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自主研发的软硬件监测系统为核心,通过可靠、实用的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向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通过监测系统对边坡的位移、应力、地下水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来预测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和滑坡的危险性;为防治滑坡及可能的滑动和蠕动变形提供技术依据以及预测和预报今后边坡的位移、变形的发展趋势。

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可以有效的帮助施工企业采取及时有效的安全措施,对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点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科学使用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需要充分研究考察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现场指定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推动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成效,为工程的建设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4575.html
------分隔线----------------------------